二、声援北京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公孙世家】地址:gssj1.cc
●美联社发表评论说:选择北京对于国奥会来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授予”。
●2001年6月16日8时35分,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络部和中国台北田径协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在中国台北的孙中山纪念堂前广场准时举行。
●2001年6月23日上午,在雄伟的居庸关,美国西部华人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奥运龙――大地艺术作品展示活动”隆重开幕。
●声援北京
各国舆论声援北京
2000年3月10日,北京市副市长汪光蒸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北京将兴建大型国际展览体育中心,即奥林匹克公园。这项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从即日起在国内外展开。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在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北四环路南北两侧地区,毗邻亚运村和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拟建项目包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北京世界贸易中心,主体育场等5个专用体育场馆和4个兼用场馆,还有新闻会议中心以及文化广场、公寓、办公娱乐服务设施等。
可以说,我国对于申办奥运会,是十分重视的。5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会见出席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活动的外宾时说:
北京市代表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对这次申办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市的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实,在近2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已经达到申奥的要求。因此,西方主流媒体对于北京申奥大部分持肯定态度。
美联社发表评论说:
国际奥委会正肩负着强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选择北京对于国奥会来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授予”。
这正如国际奥委会执委、德国人巴赫所说:
奥运会主办权之争实际上是两大阵营之间的较量,一方是各种硬件都达到了西方社会价值观标准的巴黎和多伦多,另一方是得到奥运会主办权后国家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委员究竟选择哪一方,要看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对此,《纽约时报》也撰文指出:
国际奥委会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等于告诉中国:世界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英国《独立报》资深专栏作家麦克莱奥德认为,中国拥有不可想象的力量和独特的优势。
由于群众支持率高,中国在获得主办权后为奥运会的举行做准备期间面临的麻烦要比其他国家少得多。
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取得的成就,也是获得国奥会委员好感的重要因素。
美联社的评论指出:
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最忠实的成员之一。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
近20年来,随着国际体育高度商业化和产业化,经济正在成为主导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而中国潜在的市场价值是国际奥委会众多委员看好北京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经济角度来说,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商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以及通用电器等这些经济巨头都看好中国。奥运会正是打开中国巨大商业市场的一把钥匙。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为世界带来无限商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