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决策 (第1/3页)
《渤海崛起: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建立》转载请注明来源:公孙世家gssj1.cc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发出呼吁:“必须尽快实质性地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机制”。
●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集体提案呼吁,环渤海经济区应加强统筹协调,实行政策共享,促进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形成决策
共和国故事・渤海崛起
决定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根据邓小平提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沿海部分城市召开座谈会,并做出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重要步骤。
1986年5月26日至29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被称为我国北方“金项链”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惠民、东营、潍坊、烟台、青岛等14个环渤海的市、地区,在天津市举行市长联席会,确定建立环渤海经济区,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5省、区两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5月26日,通过市长、专员联席会协议书和章程,确定市长、专员联席会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区域性、开放型、松散式、推动经济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
大会决定,联席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从实际出发,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城乡的横向经济联合,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会议认为,环渤海的城市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有辽阔的内陆腹地,丰富的资源条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海域7�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佳对外通道,是欧亚大陆桥主要起点。
这种特殊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与会者表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发展联合,成立一个以沿海城市为主体,以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为依托,以东北、西北、华北为腹地,以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窗口”的环渤海经济区,必将开创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国家经委副主任赵维臣当天在联席会上,强调在发展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发展区域性横向联合。
赵维臣总结了关于横向经济联合的10个有利方面:
弥补国家计划缺口,保证生产稳步增长和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搞活企业;疏通商品渠道,繁荣市场,丰富人民生活;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利用沿海开放城市,联合对外,生产出口创汇产品,扩大经济技术交流;打破条块分割,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相互渗透,带来了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新变化;联合促进了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使之逐步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协调发展。
同年8月,环渤海经济区各个城市和地区,正式结成了技术市场协作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华娱调教师》《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欢迎来到我的地狱》《苟在修真世界》《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被首座抛弃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