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祯病重这个消息,实在突然,让狄咏有些错愕……
狄咏回忆着某些事情,忽然问了一语:“包相公近来如何?可有消息?”
王韶点着头:“倒还真有包相公的消息,学生也正准备禀报,包相公进了同知枢密院使……”
包拯到枢密院了?狄咏这消息接得有些晚,按理说,若是没有皇帝病重的消息,包拯到枢密院来当副使的消息应该是要先说的。
为何狄咏忽然先问起了包拯?
因为狄咏隐约知道,包拯肯定是先死的,皇帝赵祯是后死的,两人相隔了几个月。
如此一听,狄咏立马放心不少,皇帝还病不死,至少暂时病不死,包拯什么时候死了,才轮到赵祯,包拯还能调职,说明包拯现在状态还不错。
为何狄咏面对皇帝病重是如此一个心态?一是狄咏与赵祯在个人感情上来说,是不错的,人终究是感情动物。
二来,狄咏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因为皇帝一死,狄咏立马要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局面,一场大争斗立马到来,得亲自下场拿命搏……
为这一刻,狄咏还要准备许多事情。
到了要开始准备的时候了,狄咏下了第一步棋:“子纯啊,记一下,枢密院令,静塞军调拨五千轮戍入京,嗯……种……折克行为将!”
狄咏有犹豫,本准备以种愕为将的……陡然换成了十七岁的折克行。
这里面的考量,极其耐人寻味。
但王韶也有担忧:“恩相,以往禁军各部轮戍入京,多则一两千,少则八九百,此番轮戍入京五千人,是不是太多了?不免有人诟病攻讦!”
这是实话,轮戍本是规制,轮流卫戍的意思,就是各地禁军,时不时就要抽调一些人手到京城里去,人数从来不会太多,因为全国各地禁军都要轮戍,如果一个地方去了太多,那加起来可就很庞大了,没有必要。
所以大多是这里一两千,那里八九百,加在一起,大概就是一两万人来来去去,也控制成本,去一段时间就回原籍,如此不断轮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